季節轉換 情緒病易復發
不管是不是百貨公司週年慶,38歲的江小姐總會大包小包買回一大堆東西,然後又去退東西,然後和櫃姐大聲嚷嚷,和不認識的人吵架,造成家人很多困擾;家人也說,她有時候像快樂的鬥雞,但也會有陷入心情沮喪、疲累、無活力的狀態,她這樣的情緒起伏常常復發。
入秋後進入萬物蕭瑟時節,季節的轉換常易引起躁鬱症病發,最近的門診比較有因情緒不穩來就醫的病人;中醫的觀點,躁症、鬱症都屬情緒病的範疇。
不少人誤以為情緒病純粹由壓力造成或性格懦弱導致,有人更認為是遺傳,無法根治。其實從醫學層面上看情緒病,不少研究已證明這些精神疾病是由於腦部化學傳遞物質失衡導致的一種因素。
以中醫的角度看情緒病,《黃帝內經》載道:「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塞則氣收,靈則氣洩,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當人的情志受到刺激,五志超越人體正常生理活動可以調節的範圍時,便會導致臟腑的氣血功能紊亂,傷害五臟,繼而引申各類情緒病。
一般來說,情緒病分有不同證型,常見包括:肝氣鬱結、氣滯痰鬱、憂鬱傷神、心脾兩虛、陰虛火旺等。中醫會依不同證型,以安神、清火、化痰、去血瘀等方式治療,並利用藥物或針灸來改變臟腑經絡的「精、氣」,進而改正「神」的問題。
例如「躁症」是一種精氣過於亢進的病證,可透過中藥或針法先降低其亢進程度逐步瀉火,並找出導致亢進的臟腑變化處來補足,這樣便能使精氣安定改善狂躁現象。而許多情緒精神的問題,恰好與腦袋裡面的血糖濃度太低有關連。所以有些人心情不好,會吃巧克力,因為血糖降低。
所以我們可以使用「甘麥大棗湯」,來治精神病,這個方法就三味藥,甘草6克,浮小麥30克,紅棗為10顆,這三味藥對心煩失眠的患者可用之調理。
「鬱症」,則是由於先天肝腎不足的問題,或是體質上陽氣受到濕氣與寒氣的阻礙所造成,因此必須先補足肝腎之虧損,再佐以藥物以去寒邪濕邪。
可以選用含有花類的藥材拿來泡茶喝,可以舒緩情緒甚至改善多夢的症狀。
如玫瑰理氣飲,黃耆2錢,玫瑰花2錢,陳皮3錢,茯苓1錢,枸杞子2錢。
搭配適時的按摩穴道,舒緩情緒,可以使用針灸安眠穴,太衝穴,曲池穴,攢竹穴,絲竹空穴等傳統針灸搭配新式無痛雷射針灸,配合8~10次療程治療,每次持續留針15~20分鐘,有寧心安神作用,也可緩解情緒緊張時造成的胃脹不適,使患者睡眠品質更佳。
俗話說「心病還需心藥醫」,合併認知行為治療或支持性心理治療配合中藥、針灸、穴位按摩或保健食療等方法作綜合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情緒病的治療是沒有痊癒時間表,但若病人覺得今天比昨天舒服,就會漸漸好起來。若感覺今天比昨天糟,但掉入情緒黑洞的次數少了,就算掉進去,爬出來所需的時間也愈來愈短,也代表正逐漸脫離此症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