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伯恩醫師-中醫好邱: 打嗝,放屁,一肚子氣(脹氣篇) WFU

網站頁籤

Sunday, May 10, 2020

打嗝,放屁,一肚子氣(脹氣篇)



胃脹氣怎麼辦? 常常打嗝,放屁,一肚子氣(脹氣篇)

        務農的李先生因為工作關係,三餐不定時且時常囫圇吞棗的一下吃完便當。大約3~4年前開始,他時常於吃飽後一段時間開始肚子好脹,喝水後更在上腹部出現腫脹感及壓迫感,但是總覺得自己只是年紀增長消化變慢而已,吃吃成藥胃散就沒事了。約1年前開始,他偶而覺得上腹有灼熱感,打嗝與排氣頻率越來越多,進食後脹氣更明顯,也發現自己胃口更差,於是前往門診看診,經過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出現胃發炎與輕微潰瘍,於是開始接受中醫西醫同步治療。

          輕忽脹氣這警訊,是很容易讓胃炎的狀況不斷惡化。究竟脹氣可能是哪些疾病的前兆?腸胃不好的人,又該如何治療?

         一般而言,我們可以簡易了解胃脹氣主要原因不外乎兩種:氣體產生過多或是氣體排出不良。邊吃邊講話、暴飲暴食、抽菸、嚼檳榔、 愛喝氣泡飲料,這些不良習慣都會造成吞進腸胃道的氣體過多,或是常食用一些高產氣食物例如豆類、甜食,糯米等。而氣體排出不良的原因通常是姿勢造成,如久坐、駝背等姿勢,更多是出現在過度肥胖,懷孕等腹內壓力不均衡影響到腸胃的正常蠕動的因素所致。而這些因素甚至會導致胃潰瘍、胃食道逆流伴隨出現。

        從中醫觀點而言,「脾主升清、胃主降濁」,脾胃一升一降,共同維持機體的營養代謝。食物經轉化為水穀精微後,會上輸於心肺,通過心肺作用再轉化為氣血,並送往全身,這便是中醫所謂「升清」。而胃則主降濁,降濁指胃將消化道內無用的物質往下輸送。消化系統內的平衡透過升清與降濁,達成消化系統內的平衡。脾胃升降功能若是失常,就會導致腹脹、泛酸、便袐、等腸胃不適表現。

         另外,脹氣在臨床還有另一個常見卻易被忽略原因, 就是壓力。這些情緒壓力也影響腸胃,當壓力增加時,容易使身體的不隨意肌不聽使喚,由於這些肌肉無法控制,面對壓力時往往轉化成別的方式呈現,甚至進而使腸胃常出問題,也就是中醫所謂的「氣滯」型腸胃症

        所以我們必須知道,脹氣是一個身體的訊號,頻繁的「打嗝」或「排氣」則是身體對我們的警告。而我們在臨床發現,很多人脹氣的原因非常複雜,有的人一天到晚吃胃藥、胃散,或是消脹氣的藥,雖會緩解,但根本的問題沒有被解決,遲早還是會再發生的。因此我在門診治療上在改善病症的同時,亦會追本溯源的尋求找到問題癥結點,搭配針灸,藥物服用,也透過衛教、生活模式改變和飲食調整等方法達到療效。

        另外,其實針灸治療對於內科疾病如腸胃道功能調節的療效已在國外是積極研究替代醫療的重要選擇之一了,中醫臨床治療胃食道逆流的穴位包刮:『足三里』調理脾胃,和腸消滯;
「內庭」清胃熱瀉胃火;
「中脘」和胃寬中消食。

         有別於以往傳統的穴位針灸,現代科技使用雷射針灸以低能量雷射無痛對準穴位照射,固定頻率和能量的雷射來強化賁門肌肉層內的小神經,改善胃內壓及胃排空功能,調節消化能力,以達成療效。

並且搭配胃寒,胃熱等症型:
胃虛寒(消化不良、胃動力不足、慢性胃炎),可用乾薑、陳皮怯寒邪,保胃氣,平時服用熱粥,以三分治療,七分養胃來預防以及驅除胃寒症狀的。
胃熱(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灼熱),可用生地黃、麥冬、黃連瀉火、養陰生津,平時避免大魚大肉,菸酒辛辣,以去胃火,調理腸胃來緩解胃熱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