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膏最早記載於西元 475 -502年於中醫最早的外科專著 《劉涓子鬼遺方》 (南北朝南齊人龔慶宣著),主治濕熱諸瘡。1500餘年來,黃連膏不斷得到繼承、創新和發展中。
黃連膏以清熱解毒、燥濕、止痛為主要功效,
黃連為君藥,配伍清熱解毒、活血排膿、止痛、止癢等藥物組成新的處方,隨臨床不同病證的需要搭配。
清代《醫宗金鑒》配伍了最基本款的經典處方,也是我們平常市面上看到的配伍。
黃連、黃柏、生地黃、當歸、薑黃等五味藥組成。
黃連: 含小檗鹼(黃連素)約占5%~8%。黃連素有很棒的抗菌效果。
黃柏: 也含小檗鹼、黃柏鹼等多種生物鹼,根據研究抗菌效果與黃連相似。
生地黃: 含地黃素、甘露醇、葡萄糖、生物鹼、鐵質、維生素A等,能促進血液的凝固。
當歸:維生素A 、B12 、E及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等營養素,能增強新陳代謝和內分泌功能,其內含的ferulic acid能促進血管新生。
薑黃:其中的揮發油中含薑黃素(Curcumin)及其他化學物質,已證實具有消炎作用。
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依靠經脈運行氣血,聯絡五臟六腑的有機體,這些藥材共同發揮抗發炎感染,改善微循環的功效。
自製琥珀膏特色在於基本三黃膏的改良版,與部分膏藥混用藥粉與凡士林製成不同,是由藥材熬煮而成,基底採用橄欖油,於肌膚表面會因受肌膚溫度高成兩態分布,瘡面處溫化為油態,暴露於空氣面因環境溫度低仍維持膏態,可阻止皮膚水面蒸發,又可以屏蔽空氣不乾淨物質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