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伯恩醫師-中醫好邱: April 2020 WFU

網站頁籤

Tuesday, April 7, 2020

養生重平衡 運動+健康吃

新冠肺炎自2019年12月傳播迅速,病毒持續在全球肆虐,確診個案也隨之增多。然日前其中更出現部分無症狀病人,並且有部分患者有疑似復陽(出院後再檢測呈陽性)的情形出現,這對醫院端防疫感控上必然增加不少壓力,因此我們必須了解如何從個人防疫上做起。
一般來說,病毒是非常容易變異,而變異的過程常朝著兩個方向:增強傳染力或是增強致病能力。目前筆者觀察所見,新冠病毒在疫苗研發出來前,可能會是一場長期奮戰,與流感類似隨天氣變化起伏,長期與人類共存,因此每個人的防疫更不能鬆懈。
筆者身為秀傳醫院臨床中醫師,於門診上也常必須第一線接觸病人,時常有患者詢問該如何該如何在這種易感染的環境中做好自我保健?
其實中醫藥在防治這類型疫毒有著獨特的理論和實踐,新冠肺炎目前尚無特效藥和疫苗,中醫藥的目的在整體調節免疫的作用,以激發自身抗病能力與康復能力,因免疫系統要正常運作,需要的是細胞間的協調合作。換而言之,我們應求達成免疫系統的「平衡」,而不是單純免疫力的「增強」,因此中醫內外平衡的概念就更顯重要。
如何「平衡」我們的免疫系統呢?
其實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飲食與運動做起,
營養攝取上一般建議須多增加優質蛋白質,如雞肉魚肉等為原則,並且增加服用蔬菜水果,吃堅果與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類水果,有助於改善鐵的吸收,堅果類更是硒,銅,鋅和維生素E的良好來源,它們也能對免疫健康產生重要作用。這類型物質更對高齡族群與慢性病患者維持免疫功能至關重要。
運動習慣更是健康的基礎,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功能,讓免疫細胞更有效率的運行工作。根據研究指出30~60分鐘的輕度有氧運動(步行、騎自行車或慢跑),可以降低兒荼酚胺、可體松等壓力荷爾蒙,避免體內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且長期適度運動者體內免疫細胞的功能更經證實顯著優於不運動者。
居家保健可適度輔以一些中醫手法,肺部的外邪皆由膀胱經處進入,因此我們的後頭部,肩頸處,平常皆須防風跟保暖,可搭配穴位按摩,平常可以按壓肺俞穴與風池穴,以手掌魚際處往返擦動至皮膚微熱,或以艾灸溫補的效果對準上述穴位進行薰灸,瘀滯的穴位和經絡即可打通,氣血隨之通暢直達病灶。
預防永遠勝於治療,平常的保養與調理比較重要。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平日維護自己的免疫力與抵抗力,創造己身合適,但病毒不合適的環境因子。中醫診療疾病講究望聞問切,對症下藥,雖然難以固定成方治療,但仍可以適時在本次疫情防疫和治療中扮演關鍵腳色。

減肥好難?雷射針灸減肥讓你無痛又有好身材

「醫師,我明明吃少少的,也有長期運動,但是體重仍然一直上升,好像連喝水也在發胖…以前吃藥,埋線,針灸都試過了,體重還是反覆下不來.. 」門診38歲許小姐說。
    一年即將進入到最後一季,隨著天氣逐漸變涼,胃口與食慾似越來越好,日本人甚至將秋天這個季節稱為「食慾の秋」,正是好好享受豐盛食材,當令美食的大好時機。然而根據研究,當外界氣溫比平均氣溫下降後,人體的熱量需求就會大5%,所以自然而然,此時一不小心就會變成小腹婆,大肚男們。
    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亞洲前段班。肥胖會影響體型,對體內的傷害更是可怕,不過一般民眾卻難以想像,臨床經驗上許多人體重飆升往往是不自覺的,常常等到體檢報告充斥著滿江紅,高血糖、高尿酸、高血脂、脂肪肝,才開始正式肥胖這個問題。
    其實,秋天不僅不是容易增胖的時節,反而更是最好減肥的時機,從中醫的觀點來看,中醫減重更像教人如何養生,藉由中藥針對個人體質調理,讓失衡的生理機能重新恢復,代謝正常,多餘的脂肪、水分自然不會囤積,並且搭配新式的雷射針灸(Laser Acupuncture)改善交感神經的抑制和副交感神經的亢進狀態,對異常的脂質代謝有調整作用,一方面能夠抑制亢進的食慾,減少進食量,同時抑制亢進的胃腸消化吸收功能,減少身體熱量的攝入;另一方面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增加熱量消耗,達到減肥效應。又雷射針灸具有無痛的特點,在減肥方 面更具優勢。
    常常有人疑問:到底什麼是胖?什麼是水腫?我們就來簡單分類自己是屬於哪種體質。
脂肪型肥胖:
就是以手指捏起自己最胖的地方可以整塊抓起來,此型肥胖者多半全身都會附著脂肪。典型表現就是當肌肉收緊時,依然可以看到明顯的皮下脂肪在游離,軟軟的。
雷射針灸穴位: 治療取天樞、大橫、三陰交,可加速新陳代謝,抑制脂肪吸收囤積。
搭配仙姿瘦身茶:消脂瘦身
材料:菊花:3錢 山楂:2錢, 陳皮: 2錢,草決明:2錢,車前子:2錢  薏苡仁:2錢
水腫型肥胖:
最大的困擾是"明明吃的就不多,但是連喝水都會胖啊!"水腫型肥胖通常屬於虛胖,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發現自己的臉比平時要胖了一圈,但經過一天後,晚上又變瘦了,這是水腫型肥胖的表現之一。
雷射針灸穴位: 水分、水道、豐隆,可加速水分代謝,提升微血管循環。
搭配玫瑰人參飲:利水消腫
材料: 黨參:3錢,黃耆:2錢,麥門冬:2錢,玫瑰花:1錢、陳皮:1錢 、茯苓:1錢

雷射光照射人體皮膚後,經由電磁效應,光化學作用與生物刺激作用,刺激淺層皮膚內種種生理反應,刺激微血管循環,活化細胞,加速細胞新陳代謝。且雷射生物刺激作用具有不侵入體表,安全性高,無傷害,無痛感,無感染,由外補氣,由內導引,以低能量雷射激發穴位進行非侵入性治療,避免傳統針灸造成的疼痛暈針感等優點,是一種溫和而有效的治療方式,更具有高度安全性,治療上以紅光雷射(660nm),近紅光雷射(880nm)兩種雷射光束不同波形,功率,頻率,通過人體經絡俞穴來治療,每週2-3次,八次為一療程。一週平均約可減 0.5~1.0 公斤。方便省時,單次治療更僅需 3~5 分鐘。

每個人體質不一樣,減重的方式也不一樣,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減重方式是很重要的,了解自己的體質,擬定調理計畫,才能真正享瘦,並且以最適宜的體態迎接冬天!

還在視茫茫?中醫教您開出現代「護眼處方」


    暑假青少年們瘋手遊,追電視劇,老人,年輕人族群終日當低頭族,眼睛問題多多,常覺得眼睛不舒服、脹痛,更加上現代人工作更是很常待在冷氣房裡,如果又長期配戴隱形眼鏡及長時間盯著電腦或是3C螢幕,很可能會讓眼睛感到不適,出現眼睛乾澀等問題,甚至視力逐漸模糊。這類用眼過度的患者,需要小心白內障或黃斑部等症狀提早發生!此類疾患原本以50歲以上患者居多,但現在很多30、40歲的青壯年因用眼過度,又沒做好隔離有害光線的保護措施,導致症狀提早報到的機率大幅提升,筆者甚至於門診臨床上有出現20餘歲患者年少即因中央黃斑部的退化現象,視野出現扭曲、變形的症狀,可見病變並非老年人的疾病,只要眼球過勞就會有風險。

   民眾往往於感到眼睛不適時,前往眼科看診,但其實中醫對於眼科也是有長久歷史的研究!早在春秋戰國時代,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就描述了30餘種眼睛疾病,其內更可見古人對雙目之探討雛形,「岐伯對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可見中醫眼科具有悠長的歷史。相較於西醫眼科在治療上以雷射手術(Lasik矯視)或人工電子眼(bionic eye system)等方式,中醫會考量全身臟腑與經脈的變化,並與現代醫學搭配,作為另外治療方針,然而眼睛的關聯實在是太多,並沒有單一個原因或治療方式就可以讓眼病痊癒。中醫眼科強調藉由臟腑經絡的調理,讓身體回歸平衡,改善原本的正常功能,促進自我修復,並且搭配傳統針灸或新式雷射針灸刺激穴位以恢復視力,因此對於乾眼患者,假性近視,甚至預防幼兒與青少年視力退化具有更佳療效。

我們可以按體質將眼睛系統疾病區分為2大類:
一、以過敏性結膜炎,眼淚分泌物多,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視網膜中央動靜脈阻塞、夜盲症、白內障,甚至濕性黃斑部病變等疾患為首,屬於因水液代謝、運化不佳,伴隨掌管眼睛的心、肝、腎的功能失調,影響眼睛的彩度、亮度、清晰度,並有「血瘀」證,局部可見血管狹窄受阻、血栓產生、循環代謝差,產生眼睛部位的受損,可以活血化瘀,清熱涼血解毒等方式治療。

枸杞活血明目茶:枸杞子:5克  密蒙花:5克 菊花:5克  丹蔘:3克用300-500ml沸水沖泡後飲用,可改善血瘀眼疾之症狀。

二、如飛蚊症、假性近視、白內障、乾性黃斑部病變、眼壓高、青光眼引起的視神經萎縮、視網膜病變等,主要與血虛及陰虛體質有關,陰血虧虛,無法送達五臟六腑,又因陰液不足,無法滋潤五臟六腑而導致,可以滋陰潤燥等方式治療。

滋陰明目茶:生地:5克  麥門冬:5克 菊花:5克  絞股藍:3克,用300-5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可滋陰明目改善乾性血虛眼疾之症狀。

雷射針灸穴位: 治療取攢竹、魚腰、絲竹空,以低能量雷射(0.1~0.5焦耳),對準穴位照射,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環,能促進粒線體合成,增加能量來源,啟動內分泌調節讓眼部的營養得以增加,從而有助於提高療效。治療10次為一個療程,每次治療的時間為30分鐘。根據病患的視力情況,治療通常需要1~3個療程,亦或是需要更長的時間,佐以全身調理。

市面上的護眼健康食品千百款,然護眼產品如葉黃素等價格落差更大,與其買昂貴加工製品,不如攝取對德天然飲食,從飲食著手雖然不能達到立竿見影的速效,卻是細水長流、漸入佳境的日常保養要訣,如蛋黃、深綠色及深黃色蔬果,胡蘿蔔、綠色花椰菜、南瓜等更是最佳保養的天然食材。不過每一個食品都有不同的特性,這類型食材也是要針對不同患者的中醫體質來服用,因為對症下藥才是根本,才不會事倍功半!

久咳不癒 別都當感冒

   
  醫生,我已經感冒1-2個月了,打噴嚏咳嗽都持續不斷,尤其晚上咳得特別厲害,不止難入睡,甚至影響到白天上班的精神情況……近日恰逢季節交替時期,於門診久咳不癒的患者越來越多。
   感冒已經一陣子了,卻只剩咳嗽還沒好,接連照過X光檢查毫無問題,卻還是咳不停,時常自覺喉頭癢、胸中有卡感卻一直咳不乾淨。很多人都有長期咳嗽的困擾,甚至咳到頭昏眼花、聲音沙啞,止咳化痰藥好像都沒效。為什麼咳嗽這麼難好?造成咳嗽的原因很多,而且和個人體質、飲食習慣都有關係,如果沒找出真正的原因、對症下藥,自然難以治癒,若持續咳超過8週,則稱為「慢性咳嗽」。
    台灣氣候潮濕,人煙稠密,空氣品質不佳,許多有毒細懸浮微粒,易引起咳嗽、呼吸道感染,加上時序入秋,季節轉換使喉嚨更敏感,恐加重乾、癢問題。加上現代人生活節奏緊湊,睡眠不足,患上感冒頻率大增。然不少感冒患者求診西醫服藥後,發燒頭痛等症狀大多都會得以改善。但亦有一部份患者的病情反覆,特別是咳嗽,雖經診治後有所緩和,但仍有纏綿難癒的微咳伴咽癢症狀,並往往會持續數星期至數月不等,使患者十分擔心,在此時往往轉而尋求接受中醫治療。中醫對咳嗽的病機透過辨證論治,不但能減輕持續的咳嗽症狀,亦有助原發病好轉。
    大約有三分之一久咳的病人屬於上呼吸道咳嗽症候群,可能是因為鼻涕倒流或者慢性鼻竇炎、過敏性鼻竇炎所造成的症狀。
     另有三分之一則是因為胃食道逆流誘發咳嗽,特色是於吃飽飯後夜間平躺時出現咳嗽、噯氣、胃不舒服,喉嚨有灼熱感
    剩下三分之一才是真正屬於肺部的原因,傳染性疾病包括肺結核、百日咳、肺膿瘍、肺炎等,甚至更嚴重致命的疾病如特發性肺纖維化、肺癌,都會由慢性咳嗽來表現。
    排除掉胃食道逆流誘發咳嗽與其餘嚴重如肺癌等可能後,我們如何依中醫對咳嗽的病機透過辨證論治判斷自己的慢性咳嗽是屬於何種類型?仔細觀察痰液的特徵與咳嗽的方式是其中的關鍵。

寒咳: 痰白、稀稀水水的、有泡沫,喉嚨癢,吹風或天冷會咳得更嚴重。
杏蘇參茶飲
材料:紫蘇葉10克,杏仁5克,沙參5克,生薑薄片7片
服用方式與功效:將上述藥材清洗乾淨,生薑不要去皮,切成1.5mm的薄片加500毫升水煎服,頻頻飲用,具有暖身效果,可以加速血流與代謝,另外有溫肺止咳作用。

熱咳: 痰黃、黏黏稠稠成坨,喉嚨痛,體內覺得熱,口燥咽乾,口鼻息熱。
魚翹茶
材料:魚腥草10克,連翹、厚朴各5克。
服用方式與功效:以上3味用250毫升開水沖泡5~10分鐘後即可,可加入些蜂蜜水,以利清熱潤肺止咳化黃痰。

燥咳: 痰黏成絲或乾咳無痰,鼻燥咽乾,潮熱盜汗。
百合冬花飲:
材料:百合20克,款冬花10克,冰糖適量。
服用方式與功效:藥材洗淨後放入藥袋中燉煮(百合可直接吃,不需要放進藥袋)。如果使用乾百合,要先煮乾百合約5~10分鐘,再加入款冬花繼續煮5~10分鐘;若是新鮮百合,可兩種藥材一起煮,適合秋冬咳嗽,咽喉干痛,略見有痰者,更可兼有安神功效。

另外,邱伯恩醫師建議,咳嗽患者需多戴上口罩,保持吸入空氣的溫度及濕度,使呼吸道比較舒服、平穩,自然就不會那麼想咳嗽。

夏天吃冰真的不好嗎?讓中醫師教你如何吃得健康!



     許多人看中醫都有一個經驗,往往中醫師們看完診後總會加上一句話:冰的冷的少吃點! 這樣的觀念在我們生活中影響深遠,甚至影響人們日常的飲食習慣。然而,為什麼吃太多冰腹瀉、頭痛、胸悶、心悸、痠痛、經痛…等問題會找上門? 
     『冰』是涼涼涼、冷吱吱,食著給人『心涼脾土開』。近來天氣日頭赤焰焰,動輒30度起跳的高溫,讓人忍不住就想來一盤剉冰消暑解暑。「吃冰」可說是一般人最普遍且平價的消暑選擇,可是有個疑問相信許多人一定困擾著:天氣熱,吃冰,真假好?其實吃冰出問題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宋朝《宋史.施師點傳》有段記錄:『上曰:「朕前飲冰水過多,忽暴下,幸即平復。」師點曰:「自古人君當無事時,快意所為,忽其所當戒,其後未有不悔者。」上深然之。』這段話就是皇帝說:「我之前冰水喝太多,忽然就大拉肚子,幸好很快就恢復了。」臣子就進諫:「那些沒事就縱情於喜歡的東西、忘記自己應當節制戒慎的君王,之後總是會後悔的。」意思是提醒可憐的皇帝啊,你不要因為喜歡喝冰的就隨便喝,然後皇帝還要「深然之」,表示你勸諫的事我會注意。從這則故事看之,我們可以知道這皇帝還真慘,這種小事被念就算了,還被記下來,更可以了解一個觀念,吃出問題多是因為「吃過頭」所造成。
除了拉肚子腹瀉外,更多人在大口吃冰的快感之後,可能緊接而來的就是頭痛。有個西醫的專有名詞叫做冰淇淋頭痛(ice-cream headache)又稱大腦凍結(brain freeze),是一種通常因食用冰冷食物(例如冰淇淋)造成的急促的頭痛。因為當冷的食物觸及到人的上顎時,人體神經反射會使血管急速收縮擴張,導致疼痛牽涉到上顎,並傳導到大腦,研究顯示,食用冰冷食物的頻率越高,冰淇淋頭痛發生的幾率越高。
就中醫學的觀點而言,冰為寒濕之物,吃冰會抑制體內五臟六腑的運作,食冷過多就等同於濕濁一般,會影響人體腸胃的功能,使身體代謝循環下降。然而每個人身體耐受度不同,或許健康不會馬上出問題,長期下來仍會出現部分影響,甚至對於年輕女性而言,經常吃冰的女生容易出現子宮受影響的情形,進而影響子宮收縮,經血排不乾淨,嚴重者更可能因新陳代謝下降導致體內水濕過剩而發胖,水腫等健康隱憂。
然而天氣這麼熱,真的完全不能吃冰嗎?或是我們是否能以不損健康為前提,又能兼有技巧的消暑呢?其實四季的寒溫會影響人體生理的運行,飲食原則盡量以少吃這個季節或吃這個緯度不應出現的食品為主,而台灣所在緯度並沒有結冰的季節,因此居住在台灣須盡量減少吃冰,如果真的想吃冰,盡量減緩吃冰的速度以減緩吃冰造成血管急速收縮刺激交感神經產生的頭痛。而另外許多人有個疑問,挫冰,冰棒,冰淇淋吃誰比較好一點?基本上當然三者都是少吃為妙,但若相較之下,冰淇淋因內含有牛奶與奶油,對人體的刺激相對較小,可酌量食用以解口腹之慾。

並非溫度越低越能消暑,也不是只有吃冰才能消暑,平常我們可以飲用一些清涼退火的中藥保健茶飲以清暑益氣,解渴除煩。
玫瑰人參飲:炎炎夏日午後有人常常出現四肢沈重浮腫而精神不振,可飲用這款茶來補充身體元氣,消暑解渴,將體內的濕氣暑氣排除,達到提神醒腦的效果。
功效:清暑益氣,祛濕養神
材料: 人參:3錢,黃耆:2錢,麥門冬:2錢,玫瑰花:1錢、陳皮:1錢

清暑瘦身茶: 夏天因吃過多冰品,使新陳代謝降低,進而脂肪囤積變成胃凸小腹凸等小腹婆,可飲用此茶飲加速新陳代謝,抑制脂肪吸收囤積,並且利水消腫。
功效:祛水腫,消脂瘦身
材料:菊花:3錢 山渣:2錢, 陳皮: 2錢,草決明:2錢,車前子:2錢  薏苡仁:2錢

沖泡方式:使用布織布的中藥袋或濾掛茶袋,將所有配方的藥材放進袋中,再放入保溫杯中,沖入滾沸的熱水,即可飲用;亦可放涼後置入冰箱作為涼茶消暑飲用。

現代人由於生活不正常,缺乏運動,又吃了過多冰品,導致身體產生了濕鬱的體質,讓機體功能更加低下,循環、代謝能力日益降低,進一步使身體的抵抗力下降,各式疾病如「雨後春筍」一般層出不窮,除應注意節制吃冰飲外,若有身體不適的情形出現,還是須尋求專業醫師診斷。

天冷,久坐,便祕,暴飲食!!!小心痔瘡找上你


 「醫師,我最近蹲馬桶一用力,鮮血就流出來了,好像痔瘡又犯了,該怎麼辦?」李先生一進門診就皺著眉如是說。李先生是一位辦公室職員,長期壓力大,屁股老是黏在椅子上,再加上近日年關連續吃了數日尾牙攤,少不了的應酬喝酒。
 春節期間,寒風冷颼颼,許多人愛於這段時節好好進補一下,燒酒雞,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等食材來者不拒,希望在這個時節好好犒賞一下自己,然而民眾本身常有這個經驗:在吃補後當下全身暖呼呼,隔日起床後,冒痘痘、血壓上升、口乾舌燥、喉嚨痛、便祕甚至痔瘡出血等問題接踵而至,這是為什麼呢?
  許多人,在尾牙酒酣耳熱後反而火上加油,出現上火的症狀,這就是補過頭了!而痔瘡更是其中最令人困擾的疾病之一,有人說「十男九痔」,也常聽到「女人懷孕後,十女九痔」,這些數字是告訴大家一個事實——有痔瘡困擾的人真的很多。而門診發現,農曆春節更是痔瘡最容易好發的季節。其實痔瘡主要發生的原因就是便秘,且是因肛門與直腸靜脈的血液循環不良所引起,肛門附近有一條痣靜脈,當靜脈血管長期擴張時,導致彈性變差,產生腫脹外露至肛門口出現脫垂現象,就是俗稱的痔瘡。
由中醫觀點而言,這大都是屬於「氣滯血瘀」的表現,然每個人形成痔瘡的原因不同,依體質大致可分為:
「熱性痔瘡」:對應現代人的生活形態,就是「飲食不節制、喜食辛辣高油脂的食物,或過量飲酒,或消化系統病變,造成腹瀉或排便次數增多等原因所導致的痔瘡。
內服:玄參1兩 麥冬8錢(連心) 細生地8錢 大黃3錢 芒硝1.5錢
功用: 滋陰增液,泄熱通便
食療特效法:痔瘡初期發炎疼痛時,可於三餐飯前搭配半條生小黃瓜,許多患有痔瘡的患者,食用後當天就能消紅退腫,有明顯的改善,因其內含有丙醇二酸,可抑制醣類轉化為脂肪囤積體內,且小黃瓜於中醫是屬性偏涼的食物,入脾胃,有助於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利尿消腫,尤其容易口乾舌燥、嘴破、便祕、水腫或食欲不振的人,多吃小黃瓜有緩解的效果。

「氣虛下陷型」: 也就是因為「肛門擴約肌無力排便,積便久之易形成痔瘡,而這類患者好發於中老年人,經常久站或久坐,以及產後的婦女,因為肌肉無力,因此在排便時也往往容易出現痔瘡脫出的現象。」
內服: 黃耆30克  當歸酒洗6克 
功用: 補氣生血。
食療特效方:產後婦女出現痔瘡脫垂症狀時,可服用芝麻首烏糊,芝麻含豐富omega-6脂肪酸與花青素,何首烏含大量卵磷脂。可先取何首烏一斤洗淨,放於鍋內蒸20-30分鐘;將蒸軟的何首烏取出,切成薄片,再放入鍋中煎煮1小時。另取一斤半黑芝麻炒熟,放入盛有何首烏的鍋中煮約10分鐘;放涼後,加入30毫升蜂蜜,將所有材料調勻即可,作早餐或於睡前食用,滋補不上火,對於產後孕婦與服用軟便劑過久老年患者幫助恢復體力與解宿便效果非常出色。

中醫治療痔瘡可以不必動到局部,採用服藥、針灸、放血、配合食療即可痊癒。
然癒後仍需注意調養,多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臟功能,忌食過度辛辣食物,並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而透過這些改變生活習慣搭配醫師辨證論治治療,有96%患者能夠好轉,而且最快3個月就可能讓痔瘡得到改善!

胃痛怎麼辦? 中醫教您保胃作戰


胃痛是現代人最常見的文明疾患之一,尤其是壓力大又作息不正常的上班族們,最常飽受胃病的問題的困擾。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人每4個人之中就有1位有出現過腸胃症狀, 盛行率達到 25% 的程度。
根據筆者臨床觀察,民眾自己發生「肚子痛」時,往往馬上就聯想到可能是「胃痛」、「胃食道逆流」,為了緩解不適感,隨即自行購買各式腸胃錠,或許是因為常在看到許多強調「吃了胃藥之後症狀就會改善」這類的廣告,然而看在醫師眼裡,其時會十分擔心,因為許多民眾是透過廣告認識胃藥,但對胃藥以及胃病的正確知識卻不怎麼了解,有時候反而因為服藥而掩蓋的症狀,導致嚴重的疾病沒有被診斷或治療。
胃痛的原因有非常多,常見如胃潰瘍,胃食道逆流,胃痙攣,胃穿孔,十二指腸潰瘍等。以下列教導民眾簡易辨別病症:
胃潰瘍:最常發生在在飽食一餐後,突然發生腹痛。
胃食道逆流: 飯後嘔酸、胸口灼痛,伴隨口腔有酸苦味或喉嚨異物感,俗稱「火燒心」。
胃痙攣: 主要是腹腔平滑肌不自主收縮,痛時可達數分鐘至數小時,可能會伴隨著腹瀉。
胃穿孔:顧名思義就是胃壁或腸壁破了一個洞,突發的劇烈腹痛,像刀割感。
十二指腸潰瘍:症狀為上腹部疼痛,痛多發生在空腹或夜間睡眠時,進食後可緩解症狀。
先簡易介紹胃痛之普羅中醫治療,之後將再後續文章介紹各類腸胃疾患。
胃痛在中醫屬於「胃脘痛」、「嘈雜」之範疇,疼痛主要發作部位在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早在《黃帝內經.素問》中即有記載:「木鬱之發,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
 臨床辨證可分虛實兩類:
胃實火證:疼痛部位按壓痛加劇、食後痛甚,伴有反酸、吐酸水,喜歡喝冷的東西,容易飢餓,口臭,牙齦腫痛,牙齦出血。多因長期的喝酒和吃辛辣,常見於忙碌、外食比例高的25-44歲上班族居多。
胃虛寒證:疼痛部位按壓後減緩、得食痛減,伴有喜喝熱飲,泛吐清水或夾有不消化食物,食慾不佳,口淡不渴,倦怠乏力。常見於高齡長輩或止痛消炎藥服用一段時間之患者。
治療上選用中脘穴(肚臍上正中線4寸,約五橫指處)與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吋,約4根手指寬的凹溝處)以新式雷射針灸,能量照射促進粒線體合成,增加能量來源,啟動內分泌調節,達到抗發炎及恢復血液循環效果,可有效緩解胃痛,並搭配適當中藥材調理治療。

西藥的胃藥主要透過降低胃酸酸性、減少胃酸分泌,以及保護胃部黏膜這三大方向的功效,來降低胃酸對胃部的傷害。而中藥則用許多溫中、健脾益氣的藥,像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或六君子湯補氣,使身體能保有力氣與營養,進而修復胃黏膜細胞。「胃腸病三分治,七分養」,要改善胃痛,可以先分辨自己是哪種類型,然後調整生活作息、飲食及適當運動,多留意症狀,適當自我緩解,並及早發現就醫時機,使疾病問題迎刃而解。
109.02.07

季節轉換 情緒病易復發

季節轉換  情緒病易復發
                 
   不管是不是百貨公司週年慶,38歲的江小姐總會大包小包買回一大堆東西,然後又去退東西,然後和櫃姐大聲嚷嚷,和不認識的人吵架,造成家人很多困擾;家人也說,她有時候像快樂的鬥雞,但也會有陷入心情沮喪、疲累、無活力的狀態,她這樣的情緒起伏常常復發。
   入秋後進入萬物蕭瑟時節,季節的轉換常易引起躁鬱症病發,最近的門診比較有因情緒不穩來就醫的病人;中醫的觀點,躁症、鬱症都屬情緒病的範疇。
不少人誤以為情緒病純粹由壓力造成或性格懦弱導致,有人更認為是遺傳,無法根治。其實從醫學層面上看情緒病,不少研究已證明這些精神疾病是由於腦部化學傳遞物質失衡導致的一種因素。
以中醫的角度看情緒病,《黃帝內經》載道:「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塞則氣收,靈則氣洩,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當人的情志受到刺激,五志超越人體正常生理活動可以調節的範圍時,便會導致臟腑的氣血功能紊亂,傷害五臟,繼而引申各類情緒病。
一般來說,情緒病分有不同證型,常見包括:肝氣鬱結、氣滯痰鬱、憂鬱傷神、心脾兩虛、陰虛火旺等。中醫會依不同證型,以安神、清火、化痰、去血瘀等方式治療,並利用藥物或針灸來改變臟腑經絡的「精、氣」,進而改正「神」的問題。
例如「躁症」是一種精氣過於亢進的病證,可透過中藥或針法先降低其亢進程度逐步瀉火,並找出導致亢進的臟腑變化處來補足,這樣便能使精氣安定改善狂躁現象。而許多情緒精神的問題,恰好與腦袋裡面的血糖濃度太低有關連。所以有些人心情不好,會吃巧克力,因為血糖降低。
所以我們可以使用「甘麥大棗湯」,來治精神病,這個方法就三味藥,甘草6克,浮小麥30克,紅棗為10顆,這三味藥對心煩失眠的患者可用之調理。
「鬱症」,則是由於先天肝腎不足的問題,或是體質上陽氣受到濕氣與寒氣的阻礙所造成,因此必須先補足肝腎之虧損,再佐以藥物以去寒邪濕邪。
可以選用含有花類的藥材拿來泡茶喝,可以舒緩情緒甚至改善多夢的症狀。
如玫瑰理氣飲,黃耆2錢,玫瑰花2錢,陳皮3錢,茯苓1錢,枸杞子2錢。
   搭配適時的按摩穴道,舒緩情緒,可以使用針灸安眠穴,太衝穴,曲池穴,攢竹穴,絲竹空穴等傳統針灸搭配新式無痛雷射針灸,配合8~10次療程治療,每次持續留針15~20分鐘,有寧心安神作用,也可緩解情緒緊張時造成的胃脹不適,使患者睡眠品質更佳。
  俗話說「心病還需心藥醫」,合併認知行為治療或支持性心理治療配合中藥、針灸、穴位按摩或保健食療等方法作綜合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情緒病的治療是沒有痊癒時間表,但若病人覺得今天比昨天舒服,就會漸漸好起來。若感覺今天比昨天糟,但掉入情緒黑洞的次數少了,就算掉進去,爬出來所需的時間也愈來愈短,也代表正逐漸脫離此症之苦。

睡覺遭蚊擾不停,中醫師教您自製趨蚊妙方


   連日梅雨不斷,還伴隨鋒面造成連日大雨,濕熱的天氣造成蚊蟲肆虐,雨後蚊蟲孳生,不少民眾在居家與室外活動時,常被蚊子叮的滿頭包。病媒蚊大量孳生,往往伴隨著登革熱與日本腦炎的孳生源逐步增加,本月份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亦公布國內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出現, 依疾病管制署歷年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台灣日本腦炎病例主要發生於每年5月至10月,6月至7月為流行高峰。
    「啊,我又被咬啦,蚊子就喜歡我這種O型血」「我是A型血,蚊子也愛啊」大家是否曾經有疑問,為何有些人特別容易被蚊子叮咬?其實蚊子愛叮什麼人與血型無關喔!這是關乎我們的體質,我們可以依年齡、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分三類,了解自己體質後進而靠中藥茶包調理自身:
一、長期熬夜加班,喜歡夜裡吃宵夜喝啤酒的上班族群: 長期熬夜、作息顛倒,壓力加上睡眠不足,容易產生肝火亢奮,造成身體上隱藏性的慢性發炎,而酒精更促進血液循環,血管擴張, 讓蚊子更能輕而易舉大快朵頤。
清暑涼肝茶:山楂10g 石斛:10g 薄荷:5g 菊花:5g用300-5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可降肝火 滋陰明目,消除口臭嘴破等症狀。
二、更年期熟齡婦女,孕婦: 女性在月經期間或者妊娠期間與更年期階段,因為內分泌發生改變,新陳代謝加快,排汗量較多,對蚊子的引誘力較強,較易招惹蚊子。孕婦臨盆前,呼氣量比未懷孕的婦女多五分之一,呼出的潮濕氣體與二氧化碳對蚊子更有極強的吸引力。
甘麥安神茶:浮小麥20g炙甘草10g 百合10g玉竹5g 紅棗6-8顆 用適量水約1000c.c.,煮沸後轉小火再煮約15分鐘
可寧心解鬱,改善更年期燥熱不適感。

三、飲食多冰、代謝不良的痰濕體質。這些讓蚊子聞起來可口的對象,多為體溫高或是代謝差,以致味道重,蚊子是逐臭之夫的高手,愛死人的臭味。你的體味越陳越香,越有蚊緣。
玫瑰黨蔘茶:黨蔘8g  玫瑰花6g 黃耆8g 枸杞10g 炙甘草10g
可利痰水溼,同時適用肥胖、高血壓、水腫、小便短少者。


    我們更可以透過「簡易蚊香包」聰明防蚊,對於外出不想被蚊子叮,打擾,甚至因此被叮得手腳、頭臉滿頭包等民眾,防蚊包可隨身攜帶,利用藥材的氣味干擾蚊子嗅覺,達到驅蚊功效,甚至掛在居家室內,以達到預防蚊蟲叮咬風險,甚至還有醒腦安神的作用,讓你整天頭腦清晰,容光煥發!
可選用: 石菖蒲、艾葉、白芷、蘇葉、薄荷、丁香、藿香和金銀花各10克,艾草跟菖蒲驅蚊是老祖宗的智慧,這個時節使用,不只驅蚊還可以保護,更有強烈香氣跟淨化能力,而建議藥材需新鮮, 藥材若擺放太久就會沒有效果,選購時可以看藥材有沒有受潮、發黴,或是軟爛,就要避免購買,或是直接至專業中醫醫療院所與藥房直接購買封包。選用優良中藥材天然香氣防蚊包,讓惱人的蚊蟲不想接近,更能發揮化濕、排濁功效,讓居家環境更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