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聽到人家講「代謝不好」,那有聽過「代謝症候群」嗎???
如果有代謝症候群的話,之後發作心血管疾病,像是狹心症、心肌梗塞、中風等問題的機會就會增加。
舉例而言,現代人常見的三高問題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都屬於代謝症候群。
糖尿病歷史:
糖尿病這個疾患早在西元前1500 年的古埃及,就有囉~裡面描述糖尿病患者“體重快速下降和頻繁小便”症狀的文字記載。
到西元前2 世紀,希臘醫生Apollonius Memphites 首次將糖尿病命名為“diabetes”(意為流動)。
到了16 世紀末,英國醫生Thomas Willis 根據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存在甜味,給疾病定義了一個新的名字“mellitus”(意為蜜),糖尿病的全名“diabetes mellitus”從此誕生,並沿用至今[1]。
[1] Leonid Poretsky. Principles of diabetes mellitus[M]. 2nd ed. New York: Springer,2009: 3.
辨證論治是中醫特色,辨證分型是論治的基礎。
糖尿病在中醫學又稱“消渴”,其實早在幾千年來中醫診治糖尿病就積累了許多豐富的經驗。
在歷史典籍和現代文獻中,千年前的《內經》就記載了“三多一少”症狀:,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體重減少。
《素問·奇病論》: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為何? 何以得之? 岐伯曰: 此五氣之溢也,名曰脾癉……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
簡單來說就是嗜食肥甘厚味、聚濕生痰致脾胃蘊熱發為消渴。
到了隋·甄立言《古今錄驗》提出:“消渴有三,一渴而飲水多,小便數,無脂似麩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 二吃食多,不甚渴,小便少,似有油而數者,此是消中病也; 三渴而飲水不能多,但腿腫腳先瘦小,陰痿弱,數小便者,此是腎消病也。”正式提出“消渴病”概念,並指出其“尿甜”的關鍵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