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4年二月美國《時代雜誌》的封面上發佈了「秘密殺手!發炎與心臟病、癌症、阿茲海默症和其他疾病的驚人關連性!」
已有越來越多臨床研究醫學證據顯示,從癌症、關節炎、心血管疾病(中風,動脈硬化等)、糖尿病到過敏、阿茲海默症、肝臟或是腎臟等多種疾病,都跟身體的長期「慢性發炎」反應有關。至今十六年,這個發現仍然不斷地在醫療保健領域中被印證著。
發炎反應到底對身體是好還是不好呢?
發炎是一種正常的生理過程,當人體有傷口時,發炎反應可以透過清除壞死細胞組織,來幫助修復細胞。部分研究更發現,人體在發炎的過程中,會出現一個特殊的表現:節省代謝能量和分配更多營養物質來活化免疫系統。
上面描述的是正常的發發炎反應,通常屬於急性炎症,也就是應急時人體的一個自我保護機制,但是全身性的慢性發炎(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就不一樣了。
全身性慢性發炎不同於急性發炎,目的在於修復組織,反而可能造成的臨床後果是非常嚴重,甚至對人體是造成長期傷害的
慢性發炎(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
有越來越多臨床研究醫學證據顯示
代謝綜合徵、第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心血管疾病(中風、動脈硬化等)、癌症、抑鬱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肌肉減少症、骨質疏鬆症和免疫衰老
都跟身體長期「慢性發炎」反應有關
出現全身慢性發炎的原因
1.年紀
#細胞衰老而造成 細胞增殖停滯,導致發炎因子從細胞的分泌增加,造成慢性疾病
2. 慢性感染
肝炎病毒、人類皰疹病毒、HIV(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等的慢性感染會造成促發炎介質增加,造成免疫系統提早衰老,並與早期心血管和骨骼變化有關
3.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因素以及居住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例如勞動工作多的職業族群,與工業壓力環境大的
4.缺乏運動
據統計全球有31%的人運動不足,
骨骼肌會生成並釋放細胞因子和肌動蛋白到血液中
運動中的肌肉收縮過程中,會減輕全身發炎反應
5.(內臟)肥胖 #腸道營養不良
肥胖與人體腸道微生物的變化非常有關,肥胖會增加腸滲透性和內毒素,進而增加血液中的發炎物質,甚至影響胰島素阻抗
6.飲食
含乳化劑食品與高溫烹調過的飲食(燒烤油炸)、高糖分食物,會使氧化增加,激活人體發炎因子。
反式脂肪酸、高鹽攝取與加工食品也會讓巨噬細胞偏向促炎反應
omega-3脂肪酸(主要存在於魚油)可以減少炎症
7. 社會和文化變革
#睡眠障礙和晝夜節律紊亂 在日落之後接觸人工光源(尤其是藍色光譜),引起晝夜節律的破壞,也是增加發炎因素之一
8. 環境和工業毒物(例如空氣污染物,有害廢品,工業化學品和抽煙)
外源性物質(包括空氣中的污染物,危險廢物的產品和工業化學品)導致慢性發炎提高
每年有2,000種化學物質被引入個人日常使用或攝入的物品中,包括食品、個人護理產品、處方藥、清潔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