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伯恩醫師-中醫好邱: June 2020 WFU

網站頁籤

Saturday, June 13, 2020

胃腸病三分治七分養

傷心會心痛,燒心是胃痛!!!


胃痛是「胃脘痛」、「嘈雜」範疇
疼痛主要發作部位在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
《黃帝內經.素問》有記載:
「木鬱之發,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

⭐️臨床辨證可分虛實兩類

#胃實火證
🍀喜歡喝冷的東西
🍀多因長期的喝酒和吃辛辣
🍀疼痛部位按壓痛加劇、食後痛甚
🍀容易飢餓,口臭,牙齦腫痛,牙齦出血
🍀常見於忙碌外食比例高的25-44歲上班族

#胃虛寒證
🍀伴有喜喝熱飲
🍀泛吐清水或夾有不消化食物
🍀疼痛部位按壓後減緩、得食痛減
🍀食慾不佳,口淡不渴,倦怠乏力
🍀常見於高齡長輩或服用止痛消炎藥患者

⭐️臨床上會使用溫中、健脾益氣的藥
⭐️像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或六君子湯補氣
⭐️使身體能保有力氣與營養
⭐️進而修復胃黏膜細胞

西藥胃藥主要透過降低胃酸酸性、減少胃酸分泌,以及保護胃部黏膜這三大方向的功效,來降低胃酸對胃部的傷害。

如何知道自己有腸胃病
👇如果有以下症狀要提高警覺👇

#胃食道逆流
俗稱「火燒心」, 飯後嘔酸、胸口灼痛,伴隨口腔有酸苦味或喉嚨異物感


#胃潰瘍
最常發生在在飽食一餐後,突然發生腹痛


#胃痙攣
主要是腹腔平滑肌不自主收縮,痛時可達數分鐘至數小時,可能會伴隨著腹瀉


#胃穿孔
顧名思義就是胃壁或腸壁破了一個洞,突發的劇烈腹痛,像刀割感。


#十二指腸潰瘍
症狀為上腹部疼痛,痛多發生在空腹或夜間睡眠時,進食後可緩解症狀。


要改善胃痛,先分辨自己是哪種類型,調整生活作息、飲食及適當運動,多留意症狀適當自我緩解,並及早發現就醫時機,使疾病問題迎刃而解

Friday, June 5, 2020

什麼是 [血] ???

➤中醫師說病人欠血(台語)到底跟病人認知有無一樣?

西醫定義跟中醫定義有相同有不同

西醫認為血液是有形特定組成(血球等)

中醫認為血是無形的一種循環(氣推動血,血輔助氣)

但是有共通點,都可以確認血的功能主要負責營養及滋潤全身。

 

什麼是血?

我們直接了解從How does blood work, and what problems occur?

這篇文獻中對血的定義:

Medically reviewed by Debra Rose Wilson, Ph.D., MSN, R.N., IBCLC, AHN-BC, CHT on August 25, 2017 — Written by Adam Felman

Blood is a combination of plasma and cells that circulate through the entire body. It is a specialized bodily fluid that supplies essential substances around the body, such as sugars, oxygen, and hormones.

簡單說明,血液是血漿和遍及全身的細胞的組合。它是一種特殊的體液,可為人體提供糖,氧氣和激素等基本物質。

 

☘☘☘西醫: 血液由血漿,紅細胞和白細胞以及血小板組成。

血漿:約佔人體血液的55。血漿中有92%的水,其餘8%的成分包括:二氧化碳,葡萄糖,荷爾蒙,蛋白質,礦物鹽,脂肪,維他命

剩餘的45%的血液主要由紅,白血球和血小板組成。

血液功能包括:

向細胞和組織供氧,營養素,排除二氧化碳,尿素和乳酸,傳遞荷爾蒙,白血球則保護身體免受感染,血漿可調節酸度(pH)和維持體溫恆定。

血液中的血小板能夠使血液凝結或凝結,有助於保護傷口免受感染。

 

☘☘☘中醫: 血主要由「水穀精微」和「精」組成

簡單而言,中醫學上的血是由食物(水穀精微)經由腸胃消化而來與(骨髓生成)的精注於骨化生為血,並且早在黃帝內經中及明確指出血是經脈中流行的紅色液體,內至五臟六腑,外達皮膚肉筋骨,循行全身,對全身組織器官起著營養和滋潤的作用。 

所以不管中醫西醫,都可以確認血的功能主要負責營養及滋潤全身